【铝道网】由福布斯中国富豪陈基鸿所引发的银行业地震仍然余震不断。
在今年5月底,青岛港曝出铜融资仓单重复抵押事件,而该案的主角是以德正资源及其子公司德诚矿业为核心企业的“德正系”。该系海内外公司众多,仅在股权关系上显现出关系的公司就达12家,而该系的实际控制人为陈基鸿、陈基隆两兄弟。
在此次事件中,陈基鸿涉嫌通过德诚矿业利用同一批金属库存重复骗取贷款而遭到调查,而除了利用仓单重复质押外,利用信用证从银行融资也是“德正系”惯用的手段。
在此案中,德诚矿业以重复开具的虚假仓单为依据,通过国际仓储公司重复开具可实现国际交割的正规国际仓单,从而作为获得内外资银行融资的物权凭证。而据《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这些在该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仓储公司中,不乏理资堂(上海)仓储有限公司、上海永宏物流有限公司、上海运亚仓储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国际知名仓储公司。
百亿资金黑洞
该案让多家银行牵涉其中难以自拔。
据较新公布的官方调查结果,中资银行对处于青岛港骗贷调查核心公司的风险敞口约为200亿元人民币。目前在青岛港遭遇骗贷风险的外资银行正在评估自己的风险敞口,估计总金额超过5亿美元。
在案发后,涉案的多家银行和企业开始申请冻结德正系相关资产,起诉德诚矿业等公司。近日,工行也申请了拒绝为今年上半年该行开立的相关信用证提供支付,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
业界人士认为,由于此案涉及到诈骗,原则上工行是有权申请拒付的,但此举也可能让其他涉案的银行效仿,这样的结果会导致较后无法判定这个超百亿元的骗贷案的损失究竟是由银行、贸易商还是保险公司哪一方来承担。
根据目前披露出来的名单和金额,众多大行的青岛支行和本地的城商行牵扯其中。其中青岛当地18家金融机构给“德正系”的贷款总授信额度为148亿元人民币,包括中国银行20.83亿元、进出口银行16.69亿元、民生银行10.84亿元、交通银行10亿元、工商银行8.1亿元。此外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在10亿元左右,当地城商行日照银行、恒丰银行各在7亿~8亿元左右,其他如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各在5亿~6亿元左右。
当地一家不愿具名的金融机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案发前像德诚矿业这种做矿石的贸易商很受银行重视,因为这种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货物堆在港口,而且还有仓储公司的仓单。有了实物的抵押,银行自然很放心。此外,德诚矿业的老板陈基鸿在当地有着丰富的人脉资源,又是福布斯富豪,因此在案发前,很多银行是抢着为德诚矿业放贷。“前几年也一直是这样操作而没有出现问题,但此次却一下子曝出如此大事,已经让一些涉案的城商行陷入困境。”
到目前为止,涉案的众多外资银行均已对“德正系”实际控制人陈基鸿提起诉讼,其中渣打银行在香港启动了诉讼,索赔3600万美元。据该行估算,在“德正系”骗贷案中共有2.5亿美元的风险敞口。与此同时,南非标准银行集团也已提起诉讼。
公开资料显示,外资银行在青岛港的风险敞口总计至少为5亿美元。除了渣打银行和南非标准银行之外,美国花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荷兰ABNAmro银行、法国外贸银行也都被卷入。
此外,山煤国际下属全资子公司山煤煤炭进出口有限公司,此前也已向山西省高院提交诉讼材料。
山煤国际公告称,山煤煤炭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开展氧化铝等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过程中,下游客户广南(香港)有限公司、新联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及青岛亿达矿业有限公司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到期货款,经多次协商未果。据悉,山煤国际该诉讼涉案金额为1.2亿美元以及3.5亿元人民币。
不过目前案件的核心人物陈基鸿已处于失联状态,本报记者多次拨打其手机均处于关机状态。
仓储公司角色
一直自称拥有健全审慎监管体系的外资银行,为何会大批深陷骗贷案?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由于德正系通过国际知名仓储公司重复开具可实现国际交割的正规国际仓单,从而作为获得外资银行融资的凭证,而外资银行很相信这些国际仓储公司,这成为了陈基鸿骗贷的关键。
一位仓储公司人士还原了这起针对银行的骗贷链条。
首先,鸿途作为德正资源的货运代理公司,通过重复开具虚假仓储证明(仓单),与理资堂、永宏、运亚等国际仓储公司签订协议,将国内的所谓仓单交给上述国际仓储公司并由其开具出多个正规国际仓单,交付给德正资源。
上述国际仓储公司在开具正规国际仓单有效期间,会按照协议约定的费用比例收取仓储费。而德正资源则通过正规仓单,与多家外资银行签订买卖合同,先把仓单低价卖给银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高价回购,从而获得银行的融资。在整个交易链条中,银行在低买高卖中获取交易差额的收益,国际仓储公司开具国际仓单获得收取仓储费用的收益,德正资源获得银行融资使用的利益,如此一来便可实现多方共赢。
上述人士表示,按照国际惯例,国际仓储公司在出具正规仓储证明之前,应和第三方仓库签订一份保税协议,并针对相关货物进行保税仓储。
但在这起案件中,青岛港一位高管向本报记者表示,港口方并没有依据保税协议开具过相关货物的仓储证明,也不知晓涉案的相关货物开具国际仓单的情况。
上述青岛港高管还表示,港口方与接到的起诉方均没有合约关系。整个案件中,港口方仅通过货物装卸业务收取货主或货物代理公司委托装卸货物所支付的装卸费用。“较初还是我们发现这个德诚矿业有些苗头不对,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
一位接近当地公安系统的知情人士则向记者透露,目前已经查实的是,德诚矿业操办此事的人员私刻公章,伪造了青岛港的仓储证明,以此来骗取国际仓储公司的信任和仓单。
据记者了解,如果获得国际知名仓储公司仓单进行贷款的话,国内银行对仓单的抵押率是60%~70%,而外资银行普遍在90%以上,有的甚至在95%以上。
上述仓储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在上述案件中,国际仓储公司并没有与青岛港方面进行详细核实,也没有实地认真考察,就匆忙出具仓单,是引发这一骗局的原因之一,“在这起案件中,目前还无法得知,给德诚开具这些仓单的仓储公司是因为被其欺骗,还是为了获得仓储费用收益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总之面对这样大批的货物而不去认真核实,显得极为不正常。”
据记者了解,此案得到了各方重视,青岛市已经成立了由一位副市长牵头的多个工作组与相关企业接触,公安局也成立了专案组进行调查处理,但到目前为止,陈基鸿去向成谜。
上一篇:我国境外矿产投资进入高潮
下一篇: 中国稀土面临治理“危机”